WCG 2005 Sky夺冠
如果你要问国内对选手的崇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你问这个问题时心中肯定已经有了答案,那当然是Sky拿到WCG冠军的时候,2005年。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玩家对选手们产生了崇拜的心理,毕竟这是国人首次获得第一次个人项目世界冠军,此前在WCG个人项目上最好的成绩也不过是第四名。05年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比如WE、EHOME的成立。我们发现,职业俱乐部的出现是在Sky拿冠军之前,所以不能说是Sky带动了职业俱乐部的出现,只能说国内的电竞环境演变到了这个阶段,职业俱乐部就必然出现。之前Evil在WCG上的失败让我们意识到,无限制无休止地扩大俱乐部规模并不能提高水平,真正要在世界舞台上立足,必须短小精干。另一方面,韩国选手主攻SC也制约了他们在War3项目上的发展。大批星际选手未能及时转型或不愿意转型,导致虽然韩国War3高手依然如云,但难得有看到是从星际时代转过来的选手(当然两个游戏在类型上也有差异)。这种壁垒后来也延伸到了War3与SC2之间,并且它不仅仅是技术上,还是心理上、舆论上的。如Grubby、Infi等从War3转型SC2的选手,经常被痛斥为“叛徒”。或许这也影响了国内的魔兽选手,使得他们不敢轻易转型,结果他们就把War3打了十年……这是中国电竞的狂热时代,贯穿整个2005~2006年,它的影响在之后的许多年里都还能清晰地感受到。
Sky在2006年再次获得冠军。国人对War3的热情达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棒有星际我有魔兽”的呼声响彻大江南北。在被外国人蹂躏了多年以后中国电竞玩家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而且不止一次证明了自己,这就决不是用“运气”二字可以概括的。一方面选手们都像被打了鸡血一样激情空前高涨,业余选手往职业化方向努力职业选手往WCG努力,另一方面,War3在当时已经是第3年,而版本已经进化到1.20——当时大家也不知道这个数字是什么意思,并且绝不会想到它竟然统治中国的网吧长达四五年之久。这一波风潮就像日本的“战后婴儿潮”一样,既有功利性目的,也存在极大的盲目。在这股风潮中学玩War3并且立志成为职业选手的,后来几乎都成了业余高手,过着半好不坏的生活,而那并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就在War3如火如荼的时候,一些自知水平低下的人放弃了对战,开始玩RPG。这么说似乎对如今的DOTA选手不敬,其实在一开始,玩RPG的人就是冲着休闲去的,那时谁都想不到DOTA会有今天这么火。如果要问他们,DOTA是什么吸引了你?官方的回答是“众多可选的英雄、千变万化的技能、多人协作才能获得胜利”,也有人会回答“兄弟情谊!”但是,至少在一开始,玩它就是因为它容易上手,没有门槛。打War3的人往往看不起打DOTA的人,因为确实玩DOTA需要的操作太少了,显得过于简陋。然而,一款游戏的生命力是有限的,靠世界冠军打鸡血延长它的寿命,不过是一时之计。
在整个2007年里,中国的电竞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深刻印象——或者说,没有太多的正面印象。在国外,三大老牌经典之一的CPL走向了它的终点(正式倒闭是在2008年,在2010年再次复活),而ESWC也办得混乱不堪(之后它一直断断续续)。万众瞩目的Sky遗憾地没能实现三连冠,而PJ拿到了中国星际史上最好成绩,这也是自1998年以来的十四年中,中国人距离那个被韩国人垄断的项目的单打世界冠军最接近的一次。虽然Sky在国内获得了普遍的同情,大多数人认为他只是因为压力太大而没有发挥好,然而竞技史上有一句话,“足球是圆的”。而在竞技的世界里,没有人在乎原因,只有成功的人才是英雄。而Sky的失利并没有让别人失去对魔兽3的热情,它更像是一个信号: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群雄割据的时代即将到来。在其他方面,红极一时的wNv战队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逐渐尘埃落定,就像一枚旋转的硬币终于停顿下来(wNv的CS分队最终在2009年迁徙到Tyloo,而它本身则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老一代的电竞爱好者在提到iG俱乐部初成立时的CEO(XiaoT,曾以14岁的稚龄勇擒韩国星际名将Grrrr,从此闻名于世)时,也许还会想到当年他曾效力于wNv吧?其他的CS战队也不好过,TR、Hacker相继解散。联系上文所说的“成功的人才是英雄”,你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