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L首页产品报价论坛软件下载问答堂>>中关村在线手机版更多

热点推荐
ZOL首页 > 游戏频道 > 网络游戏 > 国内新闻> 正文

《仙途》横空出世 巨人"赢"得五虎上将


作者:中关村在线 杨佳 责任编辑:董斌 【原创】 CBSi中国·ZOL 09年07月25日 [评论]



    ZOL游戏网上海讯 7月24日巨人网络总裁刘伟公布了巨人半年以来“赢在巨人”的成果。作为“赢在巨人”首批加盟团队的五大游戏厂商,《仙途》制作人杭州雪狼软件总经理秦玉和《我的小傻瓜》制作人齐渭贤,以及巨人网络战略投资总监许怡然,就“赢在巨人”人发展与产品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赢在巨人添新丁!仙途加盟引爆风投革命

巨人网络总裁刘伟

《仙途》横空出世 巨人"赢"得五虎上将
杭州雪狼软件总经理秦玉

    记者:我想问一下刘总,第一个问题关于巨人投资雪狼项目的时间非常短,我想问一下关于"赢在巨人"整个项目里边这么短投资周期,作为个案存在还是将作为惯例来存在?
  
  第二个问题,我们看到两个合作伙伴在这里一个是全资收购,一个是主要控股。"赢在巨人"以后投资的方向更多倾向于这里边哪一种?
  
  第三个《仙途》大概在什么时候推出,测试的时间点是怎么样的?谢谢!
  
   刘伟 :谢谢。前两个问题我来回答,第三个问题秦总回答。
  
  我们刚才说原则之一是高效,还有务实。我们的高效是我们要把我们所有的流程走完,而且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我们团队的成员都知道,我个人风格是非常谨慎的,我在很多时候,跟团队做交流的时候,都很难改变自己的风格。所以"赢在巨人"投资上面我们也很少投一些唱高调的。到底多少天做决策,还是需要多长时间,我觉得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
  
  雪狼软件为什么这么快做决策?因为一开始我们对这个团队有比较深入的沟通,我们对团队有自己的判断和了解。我们自己内部非常喜欢他们团队的特质,包括创业的冲劲、做游戏的执着劲。这是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后来的决策,我觉得是建立在我们公司高效的文化基础上。比如说测试时间,我们一定要完成一定的级别,测试所有的功能,但是我们要求我们整个测试团队两三天的时间内就做完,把主要的测试意见出来,紧跟着出测试报告。包括史总和其他项目团队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史总进去以后对这个游戏有一个感觉,这给我们决策有很大的决心。包括我们其它各个同事对整个"赢在巨人"的支持。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赢在巨人"这个小组不是孤立奋战的,不是我们战略发展中心几个投资总监孤立奋战,而是由全公司各个资源的支持才能做高效的判断。不能说每个项目都能做到像雪狼这么高效,几天做决策,但是行业里的决策一定是效率非常高的创业计划。
  
  第二关于模式的问题,雪狼是控股的模式,《我的小傻瓜》是全资收购的模式。接下来我们保留原来的原则--多样化的原则。除了控股和投资,我们参股也可以、合作也可以,我们完全不占股份,但是运营上合作,我们也可以。我们也有这样的团队,一开始过来以后,经过跟我们交流以后,他说我先加入你们公司,我先跟你们共同工作一段时间,然后我再开始我自己的项目。这种方式也可以,方式多种多样。根据我们对这个团队的判断,和他们的希望,双方的平等地谈,最后决定我们合作的方式。
  
    秦玉:《仙途》推出时间点,5月1号已经开始做研发测试,是我们发帐户。我们已经做了四轮了,接下来还会做一轮。到8月14号开始对外封测,发激活码的模式。再后面一段时间,现在团队暂定是10月下旬开始做内测。但是具体时间要根据我们前面测试的反馈来进行调整,有这个可能。
  
    刘伟:我还想补充一点。其实史总对游戏,跟玩家见面的节点要求也蛮严格的。因为他非常注重玩家感受,如果游戏推出去以后,要根据玩家的意见修改,如果不太满意,通常情况下不太把游戏放出去。这方面秦总的团队压力还是不小的。
  
    秦玉:我们在理论上非常认同,我们也觉得一款游戏一定要做到大多数玩家都已经感觉你怎么还不开始收费啊。要有水到渠成的事态。这个时候再推进,这个时候公司、产品来讲都是最好的。
  
    记者:刘总,我想问一个问题,"赢在巨人"包括巨人有"赢在巨人"计划,盛大有他们自己的计划,对中国整体游戏市场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会不会促使中国网游市场未来会走向垄断?
  
  第二咱们合作伙伴,只是提供了一款游戏的合作,他们之后整个团队归巨人支配,他们的路怎么铺设?
  
    刘伟:作为一个创意产业,我觉得垄断是比较难的,而且也没有办法垄断。因为创意是没有办法垄断的。所以在"赢在巨人"计划推广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发现越是小的创业团队越有激情,越有好的想法和点子。往往这种团队才往往能做出好的游戏。这个计划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我觉得对这些小团队是帮助和支持的作用。实际上开发游戏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这条路通常是比较艰难的。可能这个小团队很有创造力,也很有激情,但并一定能成功,很多时候资金的问题,技术的解决方案,推广方面小团队面临的问题就更多了。这些计划可以在这方面帮助小团队,把他们的想法和创意变成现实,并且把他们的产品能够推向市场,跟玩家见面。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对整个网游行业是推动的作用,不是垄断的作用,因为不可能实现垄断。
  
  我觉得合作的过程当中,我们也不强求一种模式,也是这个原因。如果小团队他觉得不希望你控股我,就参股我,我们觉得也OK。我的研发,我要自主决定,你不要干涉我,我觉得也可以。我们是做休闲游戏,你不要告诉我你们改我的游戏。我觉得这些方面都要充分地跟研发团队沟通,都要充分地对待他们的意见,听他们的意见。我觉得只有抱着这种心态,这种创业计划才能被创业者所接受。我觉得对这个行业有推动作用。
  
  未来他们的游戏会不会归公司所有还是怎么样,这是股权说话,严格地按照公司的体制和治理结构说话。后面就是非常规范的环节和流程了。更关键的是双方的磨合,双方的合作,是不是双方都觉得很舒服。留得住人,留不住心也是不行的。所以加盟之后双方的合作、默契还是非常重要的。

《仙途》横空出世 巨人"赢"得五虎上将
《我的小傻瓜》制作人齐渭贤

  
    记者:第一个问题想问秦总,我们以前有很多关于对巨人模式游戏的一些争论,我很好奇在接触巨人之前和之后,你对巨人研发模式或者收费也好,你认知有没有什么样的变化?
  
  刚才你也提到了史总也是以策划的身份参与进来的,对于这种参与你们会不会感觉到压力,毕竟是你们全资收购了我们,现在你直接给我们指导游戏,会不会有这样心理上的负担?
  
  第二个问题想问,这个游戏推广的渠道也好,或者市场策略也好,跟巨人以往的游戏会不会有什么样的区别?我们都知道还是有很多玩家他们会对巨人旗下的三款MMO游戏的感觉比较相似,觉得巨人身上带了很多《征途》的感觉,甚至《万王之王3》也是。对于这款游戏,你们怎么感觉?
  
  最后一个问题针对《我的小傻瓜》的。跟51.COM会不会有密切的合作?还有一个小问题,我们发现这次史总的出境率小了很多,是不是游戏多了他就开始忙了,全心以策划的方式参与进来了?
  
    秦玉:前面两个问题我来回答,第三个回答我可以回答一部分,刘总回答一部分。
  
  巨人网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原先不是扎根于网游行业的,进入网游行业内,很短的时间内取得很大的成就。当时对整个行业有震动,有争议也很正常。
  
  对他们的模式怎么看,之前只知道他们是免费模式,《征途》是第一款把免费模式推广到极致的网游,免费模式本身我是认可的。
  
  加盟之后我对巨人的了解,更多对他们公司内部的管理机制,对他们公司的文化,与我有接触的几位管理层也好,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也好,对他们本人的个性、做事风格有更多的了解。到目前为止所有给我的印象全部都是非常正面的,包括史总。我们跟史总开了策划会议暨现场办公会,当时史总提的建议都非常中肯,他提的建议肯定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就是这样他在提建议的时候都一再强调最终决策权在你自己手上。我们自己也没什么压力,我们公司最开始成立的时候就定位自己是一家学习型的公司,要从各个渠道收集反馈,快速学习、快速成长的能力。本身我们对于收集反馈,收集各种各样的信息非常饥渴。能够从史总这里得到这样的反馈,我们觉得非常受益。
  
  至于说产品最终决策是怎么样的,我们从很多渠道收集反馈,最终的决策是综合了各种各样的反馈以后,再加上我们自己的分析,加上我们对自己产品核心的了解,做的决定。最终的决定权本身就在我们自己手上。这一点我们本身就很有信心。
  
    刘伟:推广将来是巨人这一块的。《仙途》本身就是特色很鲜明的产品,本身研发过程当中跟公司内部研发团队完全是不一样的模式。所以从产品本身来说特点很鲜明,完全不是巨人系列的概念。我觉得"赢在巨人"这个计划非常可贵的一点也是这个,第一丰富了我们的产品线,各种类型,《我的小傻瓜》这种类型,巨人网络以前完全没有,《仙途》虽然也是MMO,但是跟征途系列产品非常大。第二,丰富了各个类型的产品,让我们不是单一只能做强PK的MMO,只能做征途系列的产品。"赢在巨人"计划在这方面给公司带来的利益也是很大的,不同的思路、不同产品类型,甚至于不同的方向都有。
  
  我觉得在推广上,我想我们会把《仙途》作为一个非常独立、全新的类型来推,我们也会尝试新的推广方式,不会沿袭征途老的推广模式,因为市场也在进步。公司在推广上也会下比较大的力量来推。一旦广大玩家非常认可《仙途》这个产品的基础上,公司会有很大的推广计划,为这个产品的推广做推广的支持。
  
    齐渭贤:前面《我的小傻瓜》和51.COM之间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希望了解是战略方面的问题。我从事实的角度回答这个情况。我首先想讲的是前往不要以为《我的小傻瓜》只和51.COM合作,这和我们后面要走的路非常不同的。首先一点社区大家也知道这么多年来大家都希望开发社区游戏。这一块相信很多公司也认为社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这是比较凑巧的,因为巨人也和51.COM有投资关系,但是从我个人来说,和51.COM的合作,我们也有谈。在这个谈判上,站在51.COM和巨人的关系来说,它是比较正常合作的关系。因为这一块我相信巨人对于51.COM和巨人对于我们所有的团队都一样的,并不介于我们有这样的合作关系,就强烈要求对方怎么样。
  
  现在除51.COM之外,我觉得有双赢的公司来谈合作。不要说我们只和51.COM合作,对我们有影响。
  
    刘伟:直接地说《我的小傻瓜》马上跟51.COM合作的,但是不仅仅和51.COM合作。
  
  史总接下来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研发上,公司各个工作接下来可能都是我来做。希望各位媒体给我多提宝贵意见,我也会不断改进的。谢谢大家!

《仙途》横空出世 巨人"赢"得五虎上将
巨人网络战略投资总监许怡然

    记者:问一下刘总,年初的时候说1亿人民币的投入,现在我看你们拿下了五个公司十个产品,据说你们要加大,加大力度是多少?
  
    刘伟:有点商业机密,不能完全说数字。但我只能说尚不封顶。"赢在巨人"计划半年来看对公司自主研发作用非常大,对公司未来发展作用也非常大。公司作为重要战略来做。金额上没有限制,因为公司现金储备非常丰富,用来支持"赢在巨人"计划绝对没有问题。
  
    主持人:截止到第一季度末现金是52.38亿元,十款游戏包括巨人现有的产品。
  
    刘伟:包括我们内部的游戏。
  
    记者:我想问一下刘总,因为现在巨人项目制度改革,有些项目组认购股份49%,以后加盟到"赢在巨人"计划中,项目组会不会强制认购股份,或者说一定会有控股?
  
    刘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对外和对内完全是两个模式。对内也是"赢在巨人",内部创业。其实我们很多研发人员他们有这个愿望,希望有创业的机会。他们不希望在公司内部大锅饭的模式,这个产品研发的成功和不成功,大家都差不多。他们希望如果我的产品成功,对我这个成功的公司要有一定的肯定和奖励,要体现出来。这种肯定和奖励,大家也希望通过一种制度化的方式固定下来。就有我们内部产权制度的改革,事业部分拆出来,成为子公司,员工积极入股。一个对于调动广大研发人员的积极性非常有帮助,另外研发人员他们有这个愿望,有这个要求。因为很多研发人员他们在公司上市之后才加入公司的,没有享受到公司上市过程当中,比如说期权增值的过程。所以他们强烈地希望再有创业的机会,来让自己跟公司的成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作出一个成功的游戏,我能分享到这个成功,而且我这个分享有制度保障的,不是说你发多少奖金就多少奖金。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内部做了体制改革,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大家对自己的项目都很有信心,对自己研发子公司的认股也都非常踊跃。这是内部的方案。
  
  对外我们"赢在巨人"计划其实没有采纳对内的方案,我们没有要求创业团队入股。因为这不现实,创业团队很多身无分文,就靠自己的热情和对游戏的理想创业,本来找"赢在巨人"就想让你投资,还让我入股,不现实。我们对内、对外采取两种不同的模式,"赢在巨人"计划如果管理层和员工有这个愿望,我希望入股,我们可以谈。到目前这五个公司都还没有采取这种模式。所以这是完全不同的。
  
    记者:刘总你好,现在外面传言"赢在巨人"你们一系列的方式、方法就是很简单地在挖人和网罗人,您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刘伟:我觉得游戏产业最核心的资源就是人才资源,这是毫无疑问的。各大公司肯定要用很多的办法来网罗行业里边最优秀的人,这是毫无疑义的。如果把"赢在巨人"计划简单的理解挖人和网罗人的计划,有很多误解和偏见。我刚才也提出来了,我们这个计划方式还是非常多样的,收购、控股、投资、参股、合作,各种方式。如果你不进入公司,你只是一个合作者的身份,我们也欢迎的。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成挖人的计划,其实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通过这个计划来实现双赢或者多赢。我们也觉得只有这种方式才能让大家长期的走在一起。谢谢!
  
    记者:有问题问刘总,一开始记了数据,半年来"赢在巨人"接触了2800多家企业,200多家深入的谈,有五家入选。您如何谈判淘汰率高还是低?怎样才能获得巨人的橄榄枝?
  
    许怡然:因为是这样的,2800多个并不是每个都见面,首先要澄清一下。因为我们收到2800多份提案,但是初审的过程当中,我们在网站上公布了四个标准,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最基本的标准。要是符合的话,可能会比较难一点。先会淘汰一部分,依照我们最基本的标准。第一你要有创业精神,你要有很强独立创业的能力。第二,要有一定的经验,多多少少你要懂一点。你也可以想象有很多人发过来仅仅就是有一点热情,但是从来不了解游戏是怎么回事。有一批肯定很快就刷掉了。另外核心人的能力我们也要看一下简历,看一下最基本的素质是不是符合。 这样的话基本上已经刷掉一大半了。
  
  真正需要深入看的,我们核算下来大概有550多个,其中有200多个我们当场见面了,还有一些我们是通过电话或者邮件,各种各样的方式我们沟通过。通过电话、邮件沟通之后,又会淘汰其中的一半。200多个我们见面了之后,有些觉得不是目前特别合适,各种各样的原因,要么就是经验不足,或者能力上面觉得有欠缺。被淘汰下来的项目并不是完完全全彻底不跟踪,这里说明一下,绝大多数项目后期还在跟踪当中。雪狼曾经经历过,一开始见过面,我们后来还是不断地跟踪的。我们每次见面的时候都会提意见、建议,很诚恳地告诉他在哪方面有不足,如果调整一下,我觉得未来还有机会。都是持保留的态度。
  
  未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相信前面审过的一些项目,后期还有可能再加上的。是这样的过程,整个比例我相信还会慢慢提高。
  
    记者:我想问一下齐总,《我的小傻瓜》5月22号内测以来,内测情况以及玩家反馈情况怎么样?
  
    齐渭贤:5月22号开了新区以后,主要测了一下游戏的数据。前面我们也讲过巨人这边比较注重游戏的各项数据,如果数据好的话,我们会采取各种各样推广的措施。现在可以跟大家分享的几个数据,包括前面讲到的76%女性这些数据以外,玩家整体反馈还是相当不错的。作为一个社区游戏来说,其实我们在之前自己做过封测的玩家,最长的时间达到9-10个月。游戏本身来说数据方面是长期稳定的,而且我们的游戏有一些特色,在上线的时间从早上开始一直到晚上,周一到周七都是非常稳定的状态。也反映了,作为社区游戏新的特征,我不知道有没有回答您希望了解的问题。
  
    记者:我们看到"赢在巨人"计划,运营了半年已经有五个团队,可能现在五个团队对于巨人来说管理、内部资源方面都没有大的问题,如果今后有十几个团队或者几十个团队,巨人内部管理可能会带来比较大的压力,巨人那边有没有做过这样的预案,团队规模很大的时候,怎么样管理好他们?谢谢!
  
    刘伟:是,我们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刚才我在做介绍的时候也谈到,实际上我们用半年的时间已经开始整合公司的资源,已经开始让公司内部各个支持部门来跟"赢在巨人"的团队做对接,做一些支持工作。包括技术、美术、测试、市场,也包括一些政府部门报批,未来防外挂等等工作都包括。我们半年时间内部也在做各个资源的配备和协调。确实像您说的,目前五个项目我们支持起来,我们觉得还是能保持我们希望的效率,各个项目应该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将来如果是10个、20个更多的项目,我们还能不能保持这么高的效率,需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断地调整,不断加强部门的配合,甚至做公司结构的项目做调整,匹配这些东西。
  
  我们公司一直是非常实干的公司,只要我们目标非常明确,要把"赢在巨人"计划做好,要把各个项目支持好,在大的方针指导下,这些调整都不会是太困难的事情。我还是非常有信心,可以把公司各个资源协调好,为我们"赢在巨人"计划各个项目做好服务和对接的工作。
  
    记者:"赢在巨人"自身的管理模式是怎么样的?将来你们有什么规划,会不会让它独立出来运作?
  
  第二个问题"赢在巨人"成为第一个天使投资,我目前知道《仙途》和《我的小傻瓜》都已经有成熟的产品,天使投资这一块你们怎么考虑,会不会投资个人这一块,你们有没有这方面的准备?谢谢!
  
    许怡然:这个问题我回答。现在的运作模式在战略发展中心投资总监的带领下,"赢在巨人"的部门运作的。将来不排除也有可能分离出去变成一种基金的形式。我觉得不管是分离出去还是现在,具体的操作方式没什么区别,还是有几个人看项目,找项目,有整个评审体系,负责评审项目。我们现在也搭建了专职的服务平台,也在"赢在巨人"项目组里边,有一批专职技术、美术、策划的高手,配合我们这边策划研究院、评测组,非常专职的体系为这个项目服务。
  
  未来能不能支持更多的项目?我们已经开始做很多的工作了,有全职的团队做这个事情。
  
  另外方式的问题,我们今天来了两个产品可以面市的公司,因为他们产品马上就要面市了,所以带他们过来一块讲讲。我们说过了上半年五个团队,另外三个是我们作为天使投资的特征值得一提的,我们一直强调我们是天使投资,我觉得这就是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外面的资金,业外的资金提供不了天使的作用,我说的是业内天使的作用。就是我给他很多实质的帮助,我们一直强调我们天使的概念就是可以投很早期的,甚至你只有一个人,你连做具体游戏的想法都没有完全想清楚之前都可以加盟。那三个进入了我们"赢在巨人"孵化器,不以完整公司的形式进来,不以现成的形式进来,可以先进到我们孵化器里边。我们见到很多团队都存在这样的情况,我有很好的想法,我是策划很强的人,但是我的美术方面不懂,或者技术方面做得不太行,或者客户端程序做得很好,但是服务器不太懂。我们看到很多团队都是这样的情况,很难在创业的阶段你碰到所有用于做游戏专业的人才,正好大家都合适,每一个人素质都这么高,而且还能够合作到一起去。我们完全支持不完整的团队,甚至一两个人的情况。
  
  其实我们三个孵化团队都是这样的,现在他们都在孵化过程当中。我们公司会提供我们公司的HR,我们公司人事部门会帮他招聘,而且我们公司内部也有一些人想创业,有些技术和美术人员也可以加入到一起来,大家形成一个团队。我们是完善他们的团队和想法,利用公司的资源,帮助他更容易把这些事情做起来。这些事情我们已经做了。